乘龙不是理想纯电战略的拦路虎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服务。
7月29日,理想i8发布会上的一个视频片段引发行业震动。画面中,理想纯电SUV与重型卡车以100公里相对时速迎面碰撞。重卡四轮离地、驾驶室与货箱分离,倾覆在i8前挡风玻璃上;而理想i8车身结构完整,电池未起火,车门自动弹开。网友很快认出那辆“溃败”的卡车是乘龙品牌。乘龙卡车的抖音评论区随即涌入大量质疑:“不敢买,后轮都撞飞起来了”、“一辆卡车连理想都撞不过?”。面对风暴,理想汽车在8月3日深夜发布《关于理想i8安全性碰撞测试的说明》,试图为这场意外风波灭火。
深夜回应,灭火还是添柴?理想汽车的声明没有回避核心矛盾。文件开篇直指测试目的——验证i8创新的“短前悬安全结构”,该设计包含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与11个环形吸能结构,专为应对“小车撞大车”的高危场景。测试委托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执行。理想方面首次披露关键参数:i8时速60±2km/h,卡车时速40±2km/h,相对速度100km/h,卡车配重8吨。理想特别澄清了对乘龙卡车的立场:测试所用车辆为市场随机采购的二手车,仅作为“移动壁障物”,无任何评价其产品质量的意图。声明中两度强调与东风柳汽乘龙“无直接竞争关系”,并肯定其为“中国卡车行业标杆”。字里行间透露出息事宁人的姿态。
争议漩涡,碰撞背后的技术疑云尽管理想言辞恳切,物理合理性的质疑声浪仍未平息。卡车领域专家指出关键矛盾:乘龙卡车驾驶室需人工解除三重锁止机构(机械锁钩+液压锁)才可能脱落,正常碰撞中概率极低。技术爱好者逐帧分析视频发现:卡车实际时速仅约30km/h,而i8接近70km/h。动能计算显示,i8携带493千焦能量,远超卡车的278千焦。这种参数设置是否刻意强化视觉冲击?乘龙卡车的愤怒肉眼可见。碰撞视频流出后,其官方抖音直言“被摆了一道,聪明人一眼看出假”,并透露法务部门已介入。此后连续四天,乘龙以“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”、“龙的脊梁无惧挑战”等海报隔空回应。更令行业侧目的是,中国汽研被指“自相矛盾”:先称卡车为“全新车”,后改口“随机二手采购”,公信力遭受质疑。
过招拆招,安全与营销的边界理想汽车的安全底气确有支撑。测试中i8的A/B/C柱无变形、9气囊全开、电池无泄漏起火的表现,已通过C-NCAP五星及C-IASI最高等级(G+G+G+A)认证。其电池技术尤其亮眼:经历10天浸水、50摄氏度温差、冰冻叠加雷击枪击测试后,气密性与绝缘性仍保持完好。乘龙则亮出欧盟ECE R29安全认证视频反击,展示其高强度龙骨结构与碰撞式摆锤实验结果。这场较量从街头暗战转向技术亮剑。资本市场反应剧烈。理想港股股价暴跌12%,部分运输公司暂停采购乘龙卡车,舆情风波已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损失。
行业反思,安全应是共同底线这场碰撞引发的震荡远超预期。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点破关键:“此类测试主要为营销效果,实际乘用车与卡车正面对撞概率极低”。澎湃新闻等媒体发出警示:非常规测试可能误导消费者产生“SUV可硬刚卡车”的危险认知,安全测试不应异化为营销噱头。更深层矛盾浮出水面。商用车以生存空间为安全核心,乘用车追求车身刚性,两者安全目标本就不同。跨品类对比,犹如让拳击手与马拉松选手同场竞技。专家呼吁填补非标测试监管空白:强制公开车辆状态、载重数据、传感器原始记录,让技术验证回归真实。结语理想i8的碰撞测试像一面镜子。照见了中国电动车在电池防护、车身刚性上的飞跃进步,也折射出商业竞争中的认知鸿沟。当乘龙卡车的驾驶室轰然倒下,传统制造业的尊严被重重撞击;当理想展示车门自动弹开的瞬间,智能电动时代的优越感也展露无遗。这场风波终会平息,但留给行业的思考题依然醒目:安全创新的光芒,是否一定要以对手的阴影为衬托?
安全没有对手,只有同道。互动话题:车企碰撞测试该不该设置“跨界挑战”边界?支持方:创新需要打破常规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服务,极端测试推动技术突破反对方:误导公众认知,违背物理常识的对比毫无价值中立派:需建立非标测试监督机制,让数据而非画面说话
旺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