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资企业排名前十 固收大厂逆袭权益?

前几年指数基金更强的时候,许多人都说对主动权益基金“祛魅”了,觉得基金经理令人失望配资企业排名前十,收了更高的管理费,却没有带来超额收益。
有些基金公司也顺应市场情绪,转而发展指数基金,比如各种红利指数基金、行业ETF、宽基指数等,不再重视对主动权益投研部门的投入。
其实,股市中一切都有周期性,主动/指数的强弱也存在周期往复,指数基金持续两三年跑赢主动基金后,从去年底开始,我就建议大家多多关注主动基金。
今年,随着市场的回暖和经济的复苏,主动权益果然重新开始有所表现,而那些敢于逆势布局的公司,开始收获回报。
从黑马到白马,从固收大厂到产品多元
市场总是会奖励努力创造超额收益、为投资者赚钱的行为。
观察2025年一季度各家基金公司的主动权益型基金规模增长情况,永赢基金居然位列行业首位,远超许多权益大厂↓

整个含权类基金规模增长,永赢基金也位居行业次席↓

作为国内第86家公募基金,永赢基金在2013年成立时毫无优势,2019年却达1029亿元,跻身进基金公司前30名。这种快速发展,被业内视为一匹“黑马”。
不过,前期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靠固收带来的,永赢基金旗下固收规模长期占比较大,业绩也很不错,形成了“固收大厂”的印象。
这几年,大家发现“黑马”后劲不减,规模还在稳健增长,在主动权益处于低谷期、饱受投资者诟病的时候,敢于逆势发展主动权益基金,让大家逐渐发现其“白马”属性。
2025年一季度,永赢基金的含权类基金规模环比激增71.39%,创下行业季度增速纪录,以3484亿的非货规模,位居第18位。拆到细分品类,偏股混合型规模增量排名TOP10榜单中,永赢是唯一一家有三只产品上榜的基金公司;偏债混合型规模增量榜单也非常亮眼,TOP3中有两只产品都是他们家的。
看了一下永赢各项含权业务的整体规模变化情况,他们的产品结构明显优化,成为一家业务多点开花的全能型公司。

业绩方面的成果也是显著的,永赢基金权益类基金近1年收益率在全行业公司中排名前18%(30/167)(海通数据,截至2025/3/31)。
几只超额收益优秀的全市场基金
永赢基金的规模增长和业绩,底层原因是整个投研体系的迭代升级,旗下其他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,也都获得越来越多市场关注。比如:
高楠配资企业排名前十,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,有14年从业经历,6年多基金管理经验。曾任恒越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,2023年加入永赢基金,现为首席权益投资官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。
连续2年入选我们主动权益基金经理TOP100,投资风格是景气成长。
加入永赢后的代表作是永赢睿信,虽然这几年正好遇上成长风格的逆风期,高楠接手后却稳扎稳打,仅1年半的时间,不仅战胜了沪深300,还跑赢万得偏股基金指数,同类排名前8%(2023-12-22至2025-04-24,数据来源:Wind, 具体排名314/4065)

李文宾,之前在筛选科技+新能源优秀基金经理中,我曾强烈推荐过他。复旦大学硕士,有14年从业经历,7年多基金管理经验。曾经的代表作是万家成长优选,管理期间大幅跑赢市场平均和沪深300, 任期同类排名前3%(2018-02-01至2024-02-07,数据来源:Wind,具体排名35/1462)

2024年加入了永赢基金,现任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。2024-9-9开始管理永赢科技驱动,时间还不长,相对指数也有超额收益。(数据来源:Wind)

李文宾管理规模最高时达到120亿,目前规模仅14.8亿,值得关注。
王乾的永赢惠泽一年,均衡偏逆向价值的投资风格,基金具有超额稳定,波动率低,回撤低的特点。王乾管理年限还较短,但其实已经是证券行业的老人了,曾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、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、总监,后市值得关注一下。

许拓,12年从业经验,擅长周期成长和红利策略,寻找兼具业绩增长与估值修复潜力的标的。
红利风格基金适合作为组合底仓,许拓的永赢股息优选锚定红利策略,相当于是一只红利风格的主动增强型基金。自许拓任职以来,收益远超其他红利指数,市场偏红利风格时业绩更是出众。

新质生产力细分行业的主动基金
近几年市场整体缺乏系统性的机会,主要是结构性的赚钱机会,集中于少数新质生产力行业,比如机器人、人工智能、创新药、游戏、新兴消费等。
投资这些行业主题,大家一般会想到买行业指数ETF,确实这样很方便,比如看好机器人,直接检索“机器人”三个字,就能搜到很多机器人ETF,交易也比较方便。
但其实这些行业普遍有股价波动大、技术变化快、个股鱼龙混杂的问题,指数一股脑纳入行业内所有股票,半年一次调样,相对是比较笨重的,虽能表征行业,却错失了很多超额收益的机会。如果有基金经理从中进行适度的主动管理可能会更灵活。
不过,以往很少有基金公司会发行这种细分赛道的主动基金,只有科技、医药、消费这种大赛道的主题基金。因为机器人、创新药等太细分了,已经下沉到了二级行业,甚至三级行业。
永赢基金比较厉害,提前看到了这其中的超额收益机会,针对这些赛道发行了10多只工具型主动基金,并匹配了一批擅长这些细分领域的专业投资人员进行管理,逐渐形成“智选系列”基金品牌。

这些基金普遍大幅跑赢了对应行业指数,并且其中多只业绩获得了细分赛道的第一,比如:
张璐·永赢先进制造智选,关注人形机器人赛道,成立2年左右,相对机器人指数约有86%的超额收益(2023-4-4至2025-04-25,数据来源:Wind)。

单林、储可凡·永赢医药创新智选,关注沪港深创新药,从经理管理至今,也是大幅跑赢了对标指数。(之前觉得永赢可能更擅长新兴前沿领域,这次在医药这个传统赛道上也这么突出,还是有点意外的)

王文龙·永赢数字经济智选,关注人工智能,截至今年4月24日,该产品A类近1年收益45%,对标指数也跑出了超额。
场外基金交易虽然不如ETF方便,但也正是因为不方便,反而可以帮助投资者减少交易操作,避免过度交易带来了损失。从季报中我们看到,永赢先进制造智选仅在今年一季度,就为基民赚了6.29亿元。
基金经理的积极交流和风险提示,也对投资者更加友好。智选系列基金所有的季报中都有这一条提醒:

行业基金的波动更大,这种风险提示对于此类基金来说非常有必要,但是做到的不多,这方面感觉永赢基金也是比较靠谱的。
投资体系迭代,带动固收+业绩提升
借助主动权益投研实力的增强,本来就是固收大厂,永赢旗下的固收+同样当仁不让,业绩进一步获得提升:
陶毅、刘星宇·永赢添添悦,追求绝对收益的稳健型固收+,并且可以投资ETF。基金成立以来,净值走势稳健,超额收益突出,回撤远低于同类基金。业绩好的同时也带动规模上升,连续2个季度规模增长超40亿。(2022-07-27至2025-04-22,数据来源:Wind)陶毅管理的另一只永赢易弘债券,定位低波固收+,主要参与转债投资,2025年一季度规模也上涨15.19亿元。

当时我还专门联系了基金经理做了访谈:永赢基金刘星宇:践行绝对收益理念配资企业排名前十,打造投资者信赖的固收+产品
卢丽阳、吴玮·永赢鑫欣,定位于积极型固收+,早在2023年就以10.36%的收益斩获偏债混同类冠军,最大回撤仅-1.37%。截至4月24日,近2年总回报达24.95%,位列同类第三(3/1227)。2025年一季度规模增长17.63亿元。下图为卢丽阳管理以来的净值走势对比同类基金(2023-03-31至2025-04-24,数据来源:Wind)

高楠、余国豪·永赢稳健增强债券,也定位于积极型固收+,以信用债为底仓,权益仓位聚焦科技、消费板块,2023-12-28高楠开始管理后,业绩也是表现相对稳健。2025年一季度规模大涨44.98亿元。

结语:这几年的权益逆风期,永赢基金却从一家以固收业务为主的基金公司,升级为一家全能型公司,这是“果”。公司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前瞻洞见和对投研团队的高度重视才是“因”。升级投研体系、强大投研团队、科学布局产品线、以及金融科技的加持,这些都应该是“因”的组成部分。
随着市场进一步回暖,主动基金的春天才刚刚开始,永赢基金在权益业务上的表现也值得长期关注。
提示:基金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本文仅为个人研究分析,不作为投资依据,据此操作盈亏自负。
关联阅读
永赢基金刘星宇:践行绝对收益理念,打造投资者信赖的固收+产品
旺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